【行业点析】从全国两会提案看机器人产业发展“航向”

2024.03.15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的载体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设备,人形机器人、家用机器人、机器人创新生态系统等相关的关键词被代表委员们热议,有关建议提案受到广泛关注。

1、持续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发展如火如荼,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密集出台。2023年10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按照谋划三年、展望五年的时间安排,对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作了战略部署。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也积极出台相应政策,大力支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2、加快智能家用机器人发展

机器人越来越多的走入寻常百姓家,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等逐渐成为家庭清洁的得力助手;护理型机器人有效缓解家庭护理难题;教育型机器人化身“全能家教老师”陪伴孩子成长,家庭刚需赛道正在渐渐展开。在本次两会期间,推动智能家用机器人发展得到了更多的呼声。


3、打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我国机器人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但高端市场仍被外资占据,又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充分发挥聚集效应显得尤为重要,区域内各种要素资源间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以加快技术迭代与落地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进建议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让经济向“新”发力。他认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围绕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与开放合作的重大动力源。辽宁的高端智造、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十分丰富,有着极强的技术创新需求。


4、尽快成立中国机器人协会

全国性权威行业组织作为政企沟通的桥梁,国际合作的纽带,是一个国家机器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世界上的各个国家早就相继成立了各自机器人行业协会,主要有1971年成立的JRA(日本机器人协会)、成立于1974年的RIA(美国机器人协会)、成立于1999年的KAR(韩国机器人协会)、以及成立于2000年的DGR(德国机器人自动化协会)等等。然而,我国作为连续十年位居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首位的国家,仍未成立全国性权威行业组织,不免在产业规范发展、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阻碍。

全国政协委员、瑞松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提交了《关于尽快成立中国机器人协会,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微信
电话
0755-86616092
留言